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艾茵.蘭德 (Ayn Rand) "源泉" (The Fountainhead)


一翻開俄裔美籍小說家及哲學家艾茵.蘭德(Ayn Rand)於1943年所出版的長篇小說“源泉”(The Fountainhead), 就會看到首頁的名詞解釋, 簡單而鏗鏘有力:
“Second Hander 二手貨。在蘭德書中,這個詞是指缺乏原創力、沒有自我、只會模仿別人、在精神上依附於他人、期待別人來決定自己價值觀或信念的人。正是由於社會中大量「二手貨」的存在,才導致了人類社會整體上原創力的低下和創造性的缺失。在半個多世紀以前,蘭德提出此議,就是為了鞭策年輕一代避免淪為「二手貨」。
Egoist 「自我主義者」,指的是那些致力於自我利益和自我發展的人。在本書中,這個詞的意思更傾向於「有自我精神的人」,即用自己的力量去進行創造;不寄生或依附於任何他人或外在因素的人。
I Do 在本書中,此短語被刻在華納德私人遊艇的船首。此短語的一般語法功能,通常是對一件事情的肯定回答。華納德用這個簡短有力的肯定句,做為所有會對他說「你辦不成這件事」或「你不行」的人的回答:「我做得成」或「我可以」。對於習慣被動行事或消極反應的人,此短語無疑具有振聾發聵的功能。”
我的心像被人敲了一記。在閱讀過程的兩星期中,像是經歷一場震撼教育,時而振奮時而揪結。一度受不了緊張的氣氛直接翻後面看結果,卻又阻咒自己破壞作者的苦心經營,活該享受不到情緒堆曡後的釋放樂趣。為什麼一部以二十世紀中期美國建築業為背景的小說跟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樣地引人入勝?除了基本的故事架構,他們都塑造了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角色。比如郭靖黄蓉楊過令狐沖岳不群喬峰,然後這本書裡有霍華德.洛克、彼德吉丁、艾爾沃斯.托黑和蓋爾.華納德。

彼德吉丁和霍華德.洛克和是大學同學,前者斯文俊秀品學兼優謙和有禮循規蹈矩人見人愛,身兼學生會長/大學生聯誼會/田徑隊長,畢業後馬上就得到頂尖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人生一帆風順,前途光明;後者因為創造不被師長認同的作品,堅持己見不妥協,被退學後毛遂自薦到過氣落魄的非主流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因為理念相近,被嘲笑被拒絕也不退縮。以起步看來,彼德是符合社會朝待的菁英,洛克是失敗者。
社會化的彼德非常受人歡迎,在交際應酬中如魚得水,用心算計並利用他人,達成目的後又可全身而退,對成功沾沾自喜之餘卻很心虛,因為他對自己只能截取模仿前人風格的作品沒有信心,所以忌憚洛克的天分才華。憑藉著同窗情誼尋求幫忙的同時又希望他永遠不被人賞識,不被世人接受。但又對他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態度憤憤不平,彷彿光是洛克的存在就提醒他看到自己的自卑和不足,點出他用優勢外表包裝無能的事實。所以只能變本加利依附主流價值,當潮流的應聲蟲。
艾爾沃斯.托黑是聰明貪婪有野心的專欄作家,他的野心不在財富的追求,而是藉由思想操控來統治世界。他宣揚利他主義,強調犠牲奉獻的美德,認為人只有在完全拋棄自我的存在下才可以因為無私而昇華到完美喜樂的境界。任何自我本位的想法行為都是自私不道德的,只會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服膺主流的價值觀可以免除獨立思考的困惑,讓社會和諧一致,進而世界大同。艾爾沃斯.托黑為使自己成為利他主義奴性世界下唯一的發聲者,所以對洛克的獨立自由視為眼中釘,是統一路上的絆腳石。
蓋爾.華納德是報業老閭、媒體大亨。王國是建立在譁眾取寵的基石上,收買併購壟斷都是必要手法,沒有同情良心道德,只有銷售數字。貧困的出身背景給了他目標,當目標達成後卻是空虛。當一個人擁有財富權力卻不能分享,心靈上沒有被肯定的滿足,只會嘗試做出更極端的事。在洛克身上他看到自己追求真理無畏正直的那一面,是被遺忘許久的原動力,支持洛克就是肯定自己。
不自覺中發現自己也是按照蘭德書中以人物為章節的順序來寫心得。他們各有代表性,用自卑自大偽善虛假虛榮浮華等人性的各種真實面貌來反射霍華德.洛克的光明面。
我最喜歡最欽佩這個角色,他有抱負理想, 不妥協不動搖, 專心一致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從不費心做無謂的經營,不討好不巴結不隨波逐流。就算為他關上所有的門,他也不抱怨。他尊重人的本質而不是附加之上的任何條件,不管貧窮富有、美麗醜陋,他一點都不在乎,所以人總是在他面前無所遁形。但人一旦被揭開面具,失去保護色,往往惱羞成怒。唯有表裡一致的人才經得起赤裸檢驗。
我雖然對洛克這麼激賞,卻同時不認為這種人實際存在。蘭德藉著他來闡述人生的價值觀,生命的目標和意義來自本體的自我實現,不依頼任何人的給予,不需要他人的定義。鼓勵創造者為自己的夢想奮鬥,自我激勵自我滿足,到人生終點時才可以無愧於心,滿足自在。至此,我完全被收買,願意自我勉勵。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就是歌頌巴黎,浪漫美麗神祕風情萬種充滿藝術氣息;並且暗示半調子學者/拜金享樂/投機資本主義者你就給我滾回家去吧。而這樣一部可以做為法國觀光局宣傳片卻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拍的,愛思考愛抬槓愛絮絮叨叨的美國紐約客



吉爾(歐文威爾森飾) 是一個成功的好萊塢劇作家,寫賣座電影劇本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想成為作家但又對寫好的東西缺乏自信,所以不給任何人看,可是又渴望得到認同及建議。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陪同家境富裕未婚妻及未來的岳父岳母來巴黎觀光。對巴黎的一切欣喜不已,但不論是選擇當作家為職業或婚後定居巴黎的想法都沒有得到未婚妻一家的尊重。每日就在妥協中度過,然而,奇遇就在日常慣例中的小小叛逆下降臨……

穿越時空是老梗,要讓人覺得不俗,前面對吉爾背景的舖陳很重要。像是因為對舊時光的緬懷和嚮往,所以小說的主角設定是古物店的老闆;因為他熱愛文學音樂繪畫,所以對置身在藝術人文薈萃地巴黎非常興奮感動;與其參加熱鬧的派對,更喜歡兩人一起漫步街頭談心


所以當他微醺中迷路在午夜的巴黎街道,莫名的搭上一輛停在面前的古董汽車後遇到費茲傑羅夫婦、海明威、畢卡索、達利等人的際遇是多麼像一場充滿啓發的奇妙夢境。



然後導演給觀眾的驚喜是:Tom Hiddleston飾演的史考特.費茲傑羅、凱西貝茲飾演的葛楚史坦、瑪莉詠柯蒂亞飾演的畢卡索情婦Adriana,安卓亞布洛迪的達利等。除了瑪莉詠柯蒂亞外,其他幾位只是客串而已,卻已為影片增加質量。這個感覺跟卡通片找大明星做配音一樣,使角色重要並立體起來。



吉爾同時在白天和午夜的巴黎,過著21世紀和20世紀的生活,兩相比較下愈發顯得現實的寂寞和荒謬。但我喜歡他最後的覺悟:在和Adriana一起來到更久的19世紀,面對想永遠留下來的情人,他頓悟到原來自己沉迷在舊時的黄金年代,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若選擇留下,過段時間後,當黃金年代變成現實生活後。又會開始憧憬另一個更美好的世代。既然如此,在可以掌握並改變的現代去解決問題才是釋放自己的辦法。



這種反省與覺悟總是令人深思, 人生總是擺盪在最好的選擇和最適合的選擇當中,幸運的可以及時修正找到自己的快樂幸福,不然就是無止盡的追尋那個最完美的人或解答,但世界上沒有終極答案,只是不同立場的詮釋而已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中上健次“19歲的地圖”



中上健次,1946年8月2日出生於和歌山縣新宮市,母親木下智里離婚後帶著5個小孩與鈴木留造在一起,之前他還交過兩個女朋友, 個自為他生下女兒。與其中一位交往期間劈腿木下智里,與她生下中上健次後分手。同期與原女友又生了兩個兒子。7年後木下智里帶著6個孩子和中上七郎父子同居,同居生活6年後當中山健次13歳時同母異父的哥哥朩下行平自殺。16歲時這個同居家庭男女主人辦理結婚登記,自此正式從繼父性,成為中上健次。

和歌山縣,位在和本州相連的紀州半島西側,是關西地區的邊陲近海地帶,離中央遙遠,以台灣地理做比喻,就是恆春的位置吧,離直轄市高雄有一段距離,離首都台北更遠。

稍微了解一下作家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就可以理解中山健次的作品大部份脫胎於此。對身處寄生家庭的不安,母親改嫁的不屑和憤怒,依賴繼父的無奈等不滿情緒的累積,使筆下的主人翁,充滿暴走式的叛逆。將對家庭學校社會說不出口的煩悶發洩出來,沒辦法與充塞的鬱壘情緖妥協,只好任其繁殖終至爆炸。

「最初的事件」的康二是11歲的國小五年級生,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與同伴遊樂,雖然崇拜的哥哥常常酒後拿刀威脅再嫁的媽媽,但對小孩來講都是無法改變的現況,只能讓它發生再讓它過去,所以夢想在山頂蓋一間祕密小屋,將全家人一起帶進避難,但小屋還沒蓋好,哥哥就自殺,世界也跟著崩塌。

「19歳的地圖」是大學重考生一邊補習一邊送報,對生命憤怒,對生活不滿意,看每件事都不順眼,藉著自製死亡地圖想像掌握他人生死及打恐嚇匿名電話來自我滿足。但最後發現一切都沒有意義,可以活著也可以死去的孤單及空虛。

「鴿子們之家」中高三的資優生比呂志和母親、繼父及同母異父弟弟一起生活,無法拯救姐姐脫離吧女,無法脫離繼父獨立讓他自甘墮落,覺得惟有如此才配得上當小老婆的姐姐及改嫁的母親,是親情的潔癖和男人對領土被佔而屈從的悲憤。

「淨德寺之旅」和「水女」是不同時代背景但本質類似的故事,不管是沒有責任感的中年導遊或是放高利貸為生的男人,都用對女人的支配權來突顯自己的能力,同時遮掩對未來的茫然。

「蛇淫」是暴發戶兒子為女人殺死自己父母的故事,愈愛這個女人愈覺得父母親的反對是勢利及虛僞,想要痛快的撕下這層假面。

和芥川賞得獎作品"岬"相比,我比較喜歡"岬"所收錄的短篇(本書的「水女」也被收錄其中),那種戰後貧窮生活的草莽更直接赤裸,又或許是因為透明派文學大膽放縱描寫的性官能享受是那麼酣暢地令人臉紅心跳吧。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玩命關頭5"(Fast Five)


"玩命關頭5"(Fast Five)一樣是華裔導演林詣彬的作品。對"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大為驚豔,於是又找來同系列第5集來觀賞。當然動作戲同樣令人目不暇給,劫囚車/劫火車/飛車競逐/雙車拖行巨大保險箱甩尾都很炫目,對手的車子,不管是巴士火車警車不是翻車就是被撞爛,感覺就是電玩,導演代替觀眾的手進行一場大破壞,把擋路的全部清除乾淨!



除此之外,我記不起其他的。



馮迪索飾的唐老大及旗下的成員,像一尊尊做好的模型,幫他們擺pose再套上街頭背景照起相來很酷,但看不出個性。唯二有血肉的是保羅沃克的FBI前探員及巨石強森,比較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也許這個系列本來就不以劇情曲折或人物糾葛取勝,所以把全副精力放在沒有感情的物體上也是權衡利弊得失後的取捨。因為沒有人想看馮迪索演內心戲吧,減少不必要的情感刻劃反而顯得俐落,也許這是聰明的呢。



But maybe this is the last one, I had enough.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的前傳,導演彼得傑克森也將此發展為三集哈比人歷險記。主角是佛羅多的叔叔比爾博巴金斯,描述他年輕時初識甘道夫後在半推半就的邀請下加入矮人王子索林所領導的14人遠征軍要奪回被惡龍所占頒的家鄉—孤山國的冒險旅程故事。



距離魔戒終曲”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年上映到現在也10年了,本來對於要以哈比人為主角的戲興趣缺缺,想哈比人天真樂觀知足,哪會有什麼高潮迭起的故事,該不會是要講哈比人的愛恨情仇吧,想到這裡就頭皮發麻,一不小心聯想到鬼娃恰吉到最後竟然娶新娘那樣的無力。但今天看了以後,除了証明偏見不可取,還有Peter Jackson用十年磨一劍的確是準備充份,不旦維持魔戒暢銷系列水準,還加入一些歌舞的新鮮元素進去,不至於讓影片變成迪士尼,而且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雖然當初不看好哈比人,但是馬丁費曼(Martin Freeman)把比爾博巴金斯塑造成一個表面拘謹內心熱情,喜歡獨處,不喜歡被打擾,不輕易給承諾,有智慧勇氣卻內斂不驕傲的人。這使得比爾博巴金斯比佛羅多還更令人喜愛,也才能了解在魔戒中老了的比爾博巴金斯為何為會受到巫師及精靈王的尊敬。



本系列的新主角是矮人國成員,王子索林背負復國的重責大任,但由於敵人太強大令人畏懼,所以王子徐了身邊的一群鐵匠廚師馬夫等願意跟隨外得不到其他奧援,毅然領導一群不是戰士的烏合之眾踏上艱辛旅程的最大動機就是以父之名打敗敵人收復失土外,還有以新的方式治理國家的意涵。他對父王沈迷黃金的憂慮及對巨人洞穴的財寶不屑一顧,都暗示他將是明君。另外在好幾次的生死交關中,這群看起來鳥鳥菜菜的人,卻展現團結一致對外的頑強對抗力,讓人感到矮人的韌性靈活和潛能的不可限量,是可以在任何惡劣環境都能存活的雜草力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好看就在這裡。

所以當精靈女王問甘道夫為何要選擇半身人來對抗黑暗勢力時,甘道夫說:「薩魯曼總說要強大的力量,但我發現一些微小的事物,有著善良和愛,也一樣可以發揮大力量。」這也說明為何甘道夫再三涉足打擊惡勢力的閒事,除了打抱不平悲天憫人的天性,本身也是不受體制約束的人。
片長近3小時卻不沈悶,節奏緊湊和人聲詩歌般的配樂都適時抓緊觀眾注意力,雖然沒有特別加料的刺激驚險,但卻讓人一樣期待接下來的續集。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是2009年美國貨輪快桅阿拉巴馬號在索馬利亞外海被海盜劫持的真實事件。根據船長Richard Phillips事後所著的書「A Captain’s Duty」改編而成。

「由於索馬利亞長年內戰導致國內制度崩潰,再加上處於連接歐亞的蘇伊士運河必經航線,當地商人、漁民、叛軍發現藉由海盗行為可獲取更大利益。通常大多數劫持案件以贖金交付解決,人質並沒有受到傷害…」
這是看電影一半時,實在承受不住逐漸升高的緊張氣氛先去google的資料,好像回到未來知道結局後才可以靜下心來欣賞,這種緊張的感覺像是看球賽時,當支持的中華隊或是林書豪王建民面臨輸贏的關鍵時刻那樣難捱。
誰可以將電影拍成LIVE一般的刺激? 曾導過2部"神鬼認證"的導演Paul Greengrass 功不可沒。一方面具體營造在窄小引擎室/控制室/救生艇中人質命在旦夕的恐懼惑,像充滿瓦斯的房間,一點火花就要爆炸;一方面調度趕赴救援的海軍/海豹部隊從空中及海中展現美國武力强大的保衞力量,讓人敬畏。

選角非常棒,我想不出比湯姆漢克更適合當Captain Phillips的人,他的口音其實一直是屬於忠厚老實好好先生型,雖然跟制式英雄有一段距離,但卻更容易讓觀眾進入狀況;快桅阿拉巴馬號有這樣臨危不亂的船長,鎮定謹慎,才可以幾度在快要失控的對峙場面中掌握生機。就是這樣的冷靜態度也會有崩潰的時候,我特別喜歡他最後雙手被海盜綁著吊起,等待被槍決時的無助吶喊,是繃緊神經斷裂的那刻,面對死亡到來的嘶吼,連同獲救後在軍艦接受身體檢查,面對醫務官面無表情平板的詢問,情緒尚未能完全放鬆且剛自鬼門關回來的神情,演來層次分明非常令人讚賞,未能獲奧斯卡提名很遺憾。
還有必須要提到的是對手戲海盜的選角,飾演瘦皮猴船長謬斯的型真是對味啊,雖然是素人演員,那吊白的眼睛、外露的牙齒、陰沈瘋狂的性格讓人不寒而慄,不知道他下一秒鐘會做出什麼殘酷的事,讓人從心底懼怕起來。



所以其實我覺得以這樣聰明有勇有謀的海盜船長,最後會踏上美國軍艦進行所謂的協商,絶不是表面看來被騙了那麼簡單,而是心底深處和”愛爾蘭人”(Captain Phillips)的對話發酵,在孤立無援情況,被自己賣命的軍閥老闆棄而不顧,手上人質卻有軍艦飛機在旁伺機救援,情何以堪,已經是dead end了,所以有個下台的機會就把握住,是求生的本能,是不是也是為何而戰的省思? 有一身技能本領,出生入死搶劫到頭來只是隨時可拋棄的工具,忠誠沒有受到肯定和保護就不值得繼續。單純選擇而已。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


如果被中文譯名誤導,加上海報上放大版的蕾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而以為本片是像"手札情緣"(The Notebook)一樣的愛情歌頌片而有動機看或直接跳過”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的話,將是件可惜的事。

影片是男主角提姆第一人稱的主述,像是回憶錄般娓娓道來。有一個美滿健全和樂的家庭,在安全無憂的環境下成長的思春期男生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女朋友。可以說是自己不夠帥、不夠酷、太害羞笨拙。但當有一天從爸爸的口中得知一個祕密,可以從此改變人生。你會想做什麼?

「追女朋友。」
這段父子對話幽默精釆,比爾奈伊演的大學教授爸爸溫暖含蓄,不是父權高高在上,也不是打成一片沒大沒小的稱兄道弟。幾句話就釋明因果禁忌:不能用在追尋財富,有錢人從來都不會快樂,你看誰誰就一輩子妻離子散;不能不工作,你看誰誰浪費一生什麼都沒做。然後給的忠告是把這項天賦用在最想做的事上,而我,他說,是閱讀。



這個回答讓我感動。本片的家庭關係,尤其是貫穿全劇的父子關係才是精髓。因為有這麼達觀的父親,才會教養出善良知足的孩子,使得這項令人羨慕的超能力變得無足輕重。
但光是這樣說,不足以令人信服,任何人若有機會可以回到過去修復錯誤,都會想盡辦法的。然而就是因為不行,才會有後悔怨懟。所以提姆自己從不斷嘗試中才領悟到改變過去不能使人愛上你,自以為是的為你好而做的干涉他人行為會讓你失去更寶貴的東西。

每一分每一秒在重來一遍時都值得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體驗,不管好事壞事都可以感受到世界萬物的珍貴。那何不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好好把握,就不需要再回到過去。
片中的電影插曲是近來我看過最棒的,尤其是當提姆在盲人餐廳外頭忐忑不安的期待看到在黑漆漆環境下那甜美聲音的主人模樣時,蕾秋飾的瑪麗一出現配的那首歌,簡直是太契合了,配上瑪麗羞赧的表情,不只宣告一見鍾情,而且是可以共度一生的happy ever after 的”the girl"。是電影與歌曲搭配的完美範例。
因為移情的關係,我喜歡比爾奈伊的爸爸角色。在最後告別時刻提姆又回到過去陪爸爸打球,只是專注默然,做父親的就已經了解時候到了,而兩人一起做的最後一件事讓我在此時又忍不住流下眼涙。
從來,想念不曾停止,只是先放在一邊。每天過生活,去迎接必然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是生命的常態,心情當然會隨之起伏震盪。但是我也不想重回過去。大自然自有平衡在,有失去有獲得,把當下寶貴的時間去追悔過去不是很不划算嗎?只有現在這個時刻跟你面對面,無償的讓你使用才是最有價值並值得珍惜的。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ider, Spy)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ider, Spy)是一本影音化的間諜小說。改篇自英國小說家John le Carre於197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英國情報局被雙面諜滲透,如何找出臥底人員的故事。


John Le Carre本身曾是間諜,本書是取材自1950~1960年間的劍橋五人叛國(Cambridge Five)事件。時值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與蘇維埃政府領導的共產政權進行冷戰期間,雙方枱面上政治各自結盟較勁,枱面下間諜戰火力全開;藉著情報工作達成消滅異己的目的。


本片一開始就點出重點,但是步調緩慢、氣氛凝重,唯一發光的就是幾個實力派大明星:蓋瑞歐德曼、柯林弗斯、約翰赫特、班奈迪克康柏拜區等。當有這些熟悉的面孔出場,你會耐著性子熬過前段的舖陳,但必須是全副精神,讓自己也像蒐集資料般逐漸進入狀況。然後呯一聲!第一個亮點出場就擊中你,就是湯姆哈迪。



他飾演被嫁禍的英國情報員,一邊躲藏一邊設法尋求前任長官幫忙,不是自保卻是為女人。他把那種聰明有企圖心,但有良心的探員處理的很好。整齣戲從這裡開始收線,雖然步調相同但變緊張了。心臓開始一陣一陣收縮,跟著蓋瑞歐德曼飾演的史邁利小心謹慎的將最後幾片拼圖拼起,將藏鏡人揪出來。
導演Tomas Alfredson前作是”血色入侵”,也是緩慢的進行劇情,同時建構氛圍。很好玩的是,兩部戲看下來,若是可以靜下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彷彿置身現場,在一旁感受主角們的心路歷程,然後認同他們的抉擇。就像看小說一樣。導演一定很熱愛文學,仔細咀嚼作家想要傳達的情境後,用鏡頭忠實呈現出來,不慍不火,一氣呵成。前題是,觀眾要有看書的耐性。



我喜歡片中的復古色調,蓋瑞歐德曼結尾的黑色合身西裝顯得特別突出,筆挺而意氣風發,一改大部分時間追查內賊時所穿的過大尺寸顯露疲態的淡色風衣。光是穿衣和體態就呈現兩種不同情勢,很有趣。還喜歡馬克史壯和柯林弗斯的結局,那種好友間的凝視,就是無論如何助你一臂之力的知心,不用多言已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