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源泉"後,艾茵蘭德成為我最喜歡的小說家。她將自我實現拿到枱面上理直氣壯的大聲宣揚,並不認同犧牲奉獻是美德,那只是不敢走出舒適圈,失去創造力,只會複製的合理化藉口,目的是相互取暖尋求認同。所以她將自己的理念灌注到主人翁洛克身上,並經由他在求學求職到成為獨當一面建築師的過程所遇到阻礙及助力中反射群體社會對待突出人物的期待與畏懼。期待容易理解,無法解釋的是畏懼。艾茵蘭德在"源泉"中剖析1940年代美國建築業及媒體,銳利精準到二十一世紀也適用。
繼"源泉"後,艾茵蘭德相隔十四年後於 1957 年完成"阿斯特拉聳聳肩",講的是鐵路運輸業、基礎鋼鐵重工業與政治經濟的關係。格局從紐約市一下提升到全國,影響的層面更廣泛。
達格妮.塔格特是美國最大鐵路公司「塔格特泛陸運輸」的營運副總裁。從不在意家業由哥哥詹姆斯繼承,因為自己真正喜歡是管理鐵路的工作。由於公司面臨鋼材原料缺乏、鐵軌缺乏維護失去競爭力、轉投資不當而汲汲可危,達格妮力排眾議採用里爾登合金代替傳統鋼材來舖設新鐵路,對內除了包括哥哥在內的董事會需要說服及工程團隊對新材料的懷疑眼光外,更大的阻力卻是來自外部環境。
協力廠商的不信任,一個個掛冠求去;投資人看壞紛紛出售手中持股導致股價下滑;強大的壓力就是要迫使她放棄使用里爾登合金,就算它比鋼材硬度強三倍,成本只有三分之一,但因為是沒有人使用過的新原料,改變人的習慣,因未知而恐懼,就先反對再說,最大的反對勢力竟來自政府研究單位。
協力廠商的不信任,一個個掛冠求去;投資人看壞紛紛出售手中持股導致股價下滑;強大的壓力就是要迫使她放棄使用里爾登合金,就算它比鋼材硬度強三倍,成本只有三分之一,但因為是沒有人使用過的新原料,改變人的習慣,因未知而恐懼,就先反對再說,最大的反對勢力竟來自政府研究單位。
當達格妮不惜放棄一切也必須完成的鐵路終於建好後,成功馬上叩門,以往看壞的投資人/工廠經營者馬上改弦易轍來加入陣容,因為運輸更快、成本更低、賺錢機會更大。但景氣一片欣欣向榮畤,失去市場的既得利益者與政府聯手頒佈限制法令,將所有帶來更好更進步的改變一一拔除,以符合「公平經濟」原則。
所謂的公平及分享的原則在什麼樣的基礎點?其實很難界定,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不會有完全客觀的意見。第一部舉了兩個例子:國家鐵路聯盟所通過的「反狗咬狗條例」,禁止聯盟成員從事屬於破壞性競爭的活動,在特定區域內只允許一家鐵路公司經營,以在此區域內經營較久的公司拿到經營權,新來的競爭者不得經營。
這種法令很明顯的是在保護在自由市場下備受新興小型競爭者威脅的大公司,小型新公司設備新價格低服務好,自然吸納由大公司出走的客戶。而大公司不去改善內部經營的狀況,反而將自己的地位包裝成全國性的公共事業服務公司,就算連偏遠沒有經濟價值的地區也必須負擔起運輸的責任,這樣一間無私的公司若是垮台將會是全國性的災難,所以必須幫它挺過難關,將競爭者剔除。
這樣大企業以道德之名行壟斷之實的做法令人覺得不齒。競爭不是應該由第三者來判定優勝劣敗?所以比賽會有裁判、市場會有消費者、連物種之間也是比較適合環境的才會生存下來,哪裏有其中一方要另一方無條件退出的?這種無理的剝削,是政治上的連横,為了保全大公司,可以犧牲小公司,自私又殘酷。
這樣大企業以道德之名行壟斷之實的做法令人覺得不齒。競爭不是應該由第三者來判定優勝劣敗?所以比賽會有裁判、市場會有消費者、連物種之間也是比較適合環境的才會生存下來,哪裏有其中一方要另一方無條件退出的?這種無理的剝削,是政治上的連横,為了保全大公司,可以犧牲小公司,自私又殘酷。
另一個例子是由經濟計劃和國家資源局所發佈的命令,針對塔格妮新建的高速鐵路所造成的影響,包括製造業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及取得原料方便,紛紛從全美各地遷往鐵路所在的科羅拉多州,及里爾登合金的大成功造成市場上供不應求。規定火車速度要降低、車廂節數要減少、不能超過鄰近各區的運輸量;合金不能無限生產、最大不能超過其他鋼鐵廠的產量、也必須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工廠沒有得到許可不准從原所在地搬遷等。
這是最吊詭的情況,表面看來是政府為調節經濟,抑制大型企業過度擴張以擠壓到小公司的生存空間,所以要採取約束政策來保護。但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的原動力不正是無盡的創意與對生活改善的動機嗎?就像要求運動員不要破記錄、科學家不要發明新東西新想法、畫家不用畫看不懂的畫、醫生不用想更好的辦法來治療病人,只要現階段大家都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就是理想社會了。
從來,競爭最好的結果是自然淘汰,而不是將水準降低、路障剷除。如此遇到阻礙就退,久而久之失去求好的欲望,抹除人性的需求,變成沒有希望的社會,付出的代價才更高。
從來,競爭最好的結果是自然淘汰,而不是將水準降低、路障剷除。如此遇到阻礙就退,久而久之失去求好的欲望,抹除人性的需求,變成沒有希望的社會,付出的代價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