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神隱少女" ( Spirited Away )

過年重看經典的卡通,也算是家人團聚時很好的休閒活動。宮崎駿 2001 年的顛峰之作,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金像獎的「神隱少女」,再看一遍還是感動。


首先就是 2D 手繪卡通所表現的速度,相隔十多年還是沒有技術落後的違和感。白龍用魔法帶著走不動的小千躲避搜尋往湯屋狂奔,不管是手起門開,或是小千被跳起的青蛙嚇一跳,喘了口氣被發現後,白龍邊對青蛙施魔法,邊帶著小千迅速穿越人群躲進花園小門,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令人嘆服。還有小千隔天跟著白龍去看變成豬的爸媽,側身穿越花叢時,整個空間馬上變成立體的三度空間,簡直是神奇的紙上魔法,每一次看,都臣服於視覺被欺騙的力量,非常棒。


當白龍要把小千托付給他人時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鍋爐爺爺。除了他德高望重值得信賴外,也是當年白龍初到這個神祕世界的第一個朋友,曾經勸阻他不要跟湯婆婆學魔法。白龍將驚慌失措的小千送到鍋爐爺爺處,也象徵白龍沒有說出來的話:對當初的決定充滿悔意。而鍋爐爺爺又把小千托給小玲,因為小玲刀子嘴豆腐心,充滿同情與義氣,絕對是會為朋友赴湯蹈火的。看以簡單的托付行為,卻是對一個人的人品的默默估量。現在想想,若自己曾被請托,必定也是經過對方的認可吧。


無臉男怕寂寞,用錢買安慰,想要的卻是用錢買不到的真心。內心脆弱敏感,渴望獲得認同,跟現代人一模一樣。分享相同的價值觀、審美觀,逐漸模糊自己的長相與個性,變成複製人,那不是等於跟沒有臉一嗎?還有無臉男愛上小千的過程,跟現代多起情殺案有很類似,有時因為愛被拒絶,或是單方面付出得不到回報,因而產生恨意。所以說無臉男是全片最懦弱的人,也是最符合現代人的側寫,要這麼承認,真是無奈。


片中的英雄當然是小千。十歲的小女孩矜持膽小卻很有勇敢,她的勇敢是明白自己要做的事而一心一意的朝那個目標前進毫不遲疑。她要救爸媽,被可怕的湯婆婆威脅,雖然嚇的要死也不退縮;接待被誤認為腐爛神的河神,明明已經被臭味薰昏、被爛泥淹沒,還是分的出精神來照顧老河神的需求,因為他身上有刺不舒服;兩次救白龍,都是必須打破規定突破體制,對遵守秩序的小千來講格格不入,卻連想都沒想,就一股腦去做--- 不然白龍會死。若你當面稱讚她,她一定不曉得是在講自己,因為她就只是在盡本分而已,這就是最純真可貴的地方。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都有這種單純的心思,給我們直接的快樂幸福。但長大後,每件事都在計量利弊得失,考慮過後才行動。這也許是社會競爭下的生存法則,但卻失去發自內心無私的愉悅。有點難過、但又回不去。


"馴龍高手 2 "(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 )


續集電影或卡通都會面臨到一個大瓶頸,梗要怎麼玩下去? 首集的初登場和邂逅引人注目,當新鮮感用完時,下一步要靠什麼再把觀眾拉進電影院? 尤其是當第一集的故事就已經說的很完整時,就容易淪為狗尾續貂的之作。比如像「變形金剛」就是最好的例子,自第二集開始就只是大堆頭汽車火車飛機家電變成的機器人占據銀幕空間造成的視覺疲勞,愈拍場面愈大,卻愈無感。本片有點這種感覺。


本片一開始就是恍若在看哈利波特裏魁地奇賽的抓山羊比賽,熱鬧有趣一片和樂融融,龍成為每戶人家的家畜及寵物,在島上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這烏托邦中小喀喀的新煩惱就是爸爸準備退休,要他繼任族長。想到要結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無法輕易放下的責任和義務,就令人裹足不前。除了對現況滿意不願改變外,還是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挑起這付重擔。在這個當兒剛好有外在威脅現身,不只要搶奪他們的龍,還要毀滅他們的家園。可想而之一切問題姑且放在一邊,共同抵禦外侮才是當務之急。



更多的龍、更大隻的龍、更多飛翔的鏡頭,都還是彌補不了劇情的薄弱。小喀喀想要單槍匹馬去說服敵人打消進攻念頭,代表的只有兩件事:1、小喀喀的天真。2、敵人動機模糊,不夠嚇人;兩樣都無法說服人。當然小喀喀母親的出現是個驚喜,但隱居二十年不見小孩只為了保護龍這點實在無法認同。還好只是卡通,小朋友只要看到騎龍就開心,不過我還是想抓起編劇的衣領問問他到底在想什麼。


好吧,看卡通來講我大約是太認真了點,不過裏面當族長見到以為二十年前已經死去的妻子時,面對女人的內疚閃躲,他屏氣凝神,瞳孔變圓變大,第一句話是;「你就像我第一次見到你時一樣的美麗。」溫柔的語氣沒有半點責備,盡是濃情蜜意,女人聽了這話再大的武裝都會崩解,男人都該好好學習。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伊安.萊斯禮 "不說謊,我們活不下去!" ( Ian Leslie:Born Liars)



之前買了關於如何做一場 TED 演講( 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 )的書,當中提到任何值得介紹給別人知道的事都可以當成演說的題材。所以沒有高深學問或職業技能,還是可以解析日常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將之變身為精采的演講,使聽眾受到啟發。於是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非常好可以拿來在 TED 上演說,經由 Youtube 傳送給百萬人聽的那種題材。

Why we can’t live without deceit?
 ( 為何我們不說謊就活不下去? )

作者對說謊的定義很狹義:「只要不是直接了當說真話,就是說謊。」意思就是,心裏若有任何一絲戲弄、假裝、隱瞞、分散注意力的企圖,而選擇不將真實的想法及心意說出來,就是說謊。沒有什麼白色謊言、社交辭令的空間。

在這種前提之下,由黑猩猩的社群研究中進一步的從演化觀點開始說明,說謊不只是人類,也是動物的天性,是自保與生存的手段。人類祖先是群居動物,聚集在一起共同抵禦敵人,彼此互相幫忙,同時為了存活及繁衍也在競爭食物和配偶。所以為了這個目的,除了記取經驗趨吉避凶,還要學會如何用謀略勝過他人。

這種對人際關係間的利用及手段,及為適應新環境所交織而成的複雜網路,對腦部產生新的刺激,從而使人類智慧大躍進,擺脫猩猩狒狒等靈長類,成為智人( Homo Sapiens ) 。換句話說,在遠古環境中,愈懂得欺騙別人而獲取食物的人,也愈能夠察覺同樣的欺騙行為,所以他們就會加以避免。擁有這種先見之明及推理能力的人也更容易生存及繁衍,進一步演化出更好的的記憶力及預先思考的能力。

人類追求真相的驅力,使得我們對於謊言深惡痛覺,把說謊的行為列為道德上的重大缺失,進而摒棄說謊的人。但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預估自己對別人做的事會產生什麼結果,以及他們做的事對自己的影響。所以說實話,是因為說實話對我們有利。如果說謊對我們比較有利時,我們就會說謊。

真實和謊言的比重會隨著社會化而改變,若要創造一個誠實為上策的環境,是要讓人享受到說實話的愉悅,而不是說謊被揭穿的責罰。好的行為要經過鼓勵才會持續,否則只是讓人更擅長說謊而已。

既然所有社群都因為真相而運轉,所以我們常想分辨對方是否在說謊。除了一般世俗認定的行為法則,及根據生理反應而做的測謊器外,科學家甚至進一步為臉部表情編碼,以臉部的四十三條肌肉因情緒引發的牽動,來定義內心真實的感覺。掌握住騙子因為下意識出現與說話不相符的表情而露出馬腳的那一瞬間。

同樣還有語言表達,研究指出騙子編織故事的認知負荷也有一定程度的負載。比如說,他們的故事必須有說服力,避免自我矛盾,必須和已知事件相符,不能口誤,要記住已經說過的話,在被要求重覆時才不會出錯。同時還必須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還不能太過刻意引人懷疑。需要同時做這麼多事,對騙子來說無疑是種沉重的負荷。所以揭穿謊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多講,或倒敘自己的故事,以加重他們心智上的負擔,增加出錯的機率。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騙,但很大的比例都是被自己騙。不只記憶可以被暗示性的引導,大腦也會被期待心理愚弄。我們天生專注於自我的傾向,使我們對於自己的動機有一種偏向樂觀的想法,也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有能力。研究指出,我們會高估自己的美貌、智力、與對別人的公平性。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自我欺騙。我們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品質、對未來過度樂觀、對事情的控制感過於誇大。但這些正向的錯覺,卻可以讓我們免於憂傷抱持希望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改善生活、獲得異性青睞及繁衍下一代。

而沒有正向錯覺的人,會更了解自己的平凡,了解社會的現實面,不相信有光明的未來。事情看清楚後就沒有期待,沒有動力變成憂鬱。而有趣的是,正向錯覺愈多,也就是自我欺騙程度愈高的人愈容易成功。

「在企業中,如果貢獻不是那麼清楚,那些過度自信的人被升遷的速度和職等都會比較好,這是因為他們散發出較多的"能力線索": 他們講話較大聲、發言較果斷、姿態較有力---我們通常會假設他們在工作上較為在行。因此,回饋的迴路就產生了,他們升官,又更有自信,再升到更高的職位。而過度自信較會採用較高風險的投資,成功會歸功於他們本身的明星光環,失敗只會被當成運氣不佳。相反的,運氣不好的人做錯決定,就一定難逃責備。」

而運氣不就是較不會欺騙自我的現實主義者最不輕易相信的事嗎?由邏輯看來,現實主義者一旦決定做某件投資時,已同時在揹負失敗的結果,若是成功,絶不認為是僥倖,而是預算中的收益,失敗則難辭其咎。

自我欺騙在醫學上也造成安慰劑的傑出效果。作者蒐集資料及例證說明,自我意志足以影響生理反應,達成和實際治療行為同等的療效。既然在醫學上、在進化上、科技、經濟、藝術、政治上都有欺騙的成分。對於說謊這件事,其實在許多方面來講是創造力的延伸。若我們只是侷限在道德的標準,期待當一個百分之百誠實的聖人,這樣是快樂還是痛苦?生活是充滿希望還是失望呢?

就像尼采所說:「只有一個世界,而且這個世界是虛假的、殘酷的、矛盾的、誤導的、毫無意義的….唯有靠謊言才能夠征服這個現實,這個真相。為了生存,我們必須說謊。」這樣並不是合理化說謊的行為,而是更加了解自己,不要否定自我,因為我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總是可以做的很好。是不是,我也正在自我欺騙,但是我卻開心了。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怒火特攻隊" ( Fury )


 戰爭片看了不少,但這是第一部以坦克裝甲兵為主的影片。Fury,是坦克的名字。

在影片一開頭,荒煙狼籍的戰場上,騎馬的德國軍官好整以暇的緩步經過一台坦克旁,突然有人從天而降將他拖下馬猛刺咽喉,於是鏡頭跟著這個人回到窄小的坦克車內,裏面驚魂甫定的幾個人吵嚷著相互指責,對於副駕慘死的情景無法接受。

回到駐地後,當布萊德彼特跳下坦克車,我們看到在砲管的另一邊,大大的用白漆寫成的 FURY。這時的怒火號,不是年輕氣盛躍躍欲試的滿腔熱血,而是筋疲力竭後也無法崩潰的無力感。一輛坦克的名字,反映戰場上所有人的心聲。


"震撼教育" ( Training Day ) 編劇 David Ayer 將閱讀心得改編成電影,找來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 )飾演中士車長唐恩、席亞李畢夫( Shia LaBeouf )飾砲手聖經、羅根勒曼( Logan Lerman )飾菜鳥副駕兼機槍手,連同砲彈裝彈員葛萊廸及駕駛員葛多,共五位人員成為 Fury 的靈魂。在歷經三年多的征戰,從非洲打到歐洲再打到德國,雖然兵臨城下,但面對德軍的頑強抵抗,戰爭的結束看似遙遙無期,只能一趟一趟無奈赴死出任務。


我從來沒看過坦克內部的裝備,還有對戰時裝甲兵工作的情況。導演忠實不花俏的拍攝手法,讓觀眾第一時間了解坦克在戰爭中所發揮的效用,及在陸軍步兵連裏的地位。

影片中最好看的就是唐恩率領包括怒火號在內的三台坦克去前線救援被困的士兵,利用坦克堅固的車體當成大形的盾牌,形成保護牆幫助戰場上的步兵往前方推進。還有與德軍優良的虎式坦克對尬,及孤軍奮戰一整連德軍,都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了解裝甲兵的辛苦?常常以為他們坐在車內受到保護,唯一會面臨的危險就是暴露車外時。但當看到布萊德彼特半個身體站在身外,指揮若定,用機槍掃射敵人時真是無比英勇。在瞬間決生死的戰場上,從來沒有半個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僥倖生存,好可怕,好無情。


羅根勒曼所演的年輕菜鳥,莫名其妙地從文書被拉來當成坦克副駕駛。從來沒有上過前線,沒有拿過槍殺過人,卻要在最短時間內經歷生死的震撼教育,很殘酷。身為長官的布萊德彼特不捨,卻必須用人命來教育他,因為在戰場上,性命仰賴在彼此的手中,容不下憐憫心。 編導卻在這時埋下伏筆,最後菜鳥竟是憑藉著敵人的憐憫心而存活。事情好像沒有絕對,時空立場景況都有可能改變,堅持的意義和目的也就不存在,所以是不是人本性中的良善才是決定一切呢?


影片結尾是高潮,沒有灑狗血那一套,就是盡自己的本份而已,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令人動容。我喜歡編導沒有為了賺人眼淚而講太多話,那使犧牲變得這麼簡單與重要。當末了,援兵打開坦克車蓋將菜鳥救出時,對他說:Kid, you are a hero, you know?但我們都知道,英雄都死在戰場上了。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直闖暴風圈" ( In To The Storm )


還記得 1996 年的"龍捲風" ( Twister )嗎?那是第一次將追風者的工作推上銀幕。這些像夸父一樣的科學家,為了要更了解龍捲風形成的原因及內部構造,並進一步研發預測系統,以期能多爭取一點時間減少傷亡,像瘋子一樣四處趕場,就是為了能將偵測器成功的放置在龍捲風的漩渦當中。影片成功的表現龍捲風的強大破壞力,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置身在農具倉庫中,當吊掛著的鋤、鏟、鋸在風力加持下變成致命武器時,就像一個大型絞肉機一樣令人畏懼。


於是有這樣的珠玉在前,"直闖暴風圈"感覺上就是向前片致敬而重拍的版本。經過十八年,用更新的特效來描寫龍捲風的厲害。至於在科學研究方面多年來有沒有突破的進展,不是本片要討論的範圍。大自然永遠在我們前面一步,我們也許有更多的數據及預測模式可以增加保全性命的機會,但連根拔起的毀滅還是做的十分徹底,完全莫可奈何。


劇情很簡單,記錄片團隊為了捕捉第一手的龍捲風畫面來到男主角一家所住的小鎮,剛好這天鎮上高中舉行畢業典禮。於是槓龜一整年的導演、心繫女兒的氣象學家、正經八百的副校長爸爸、木訥想把妹的長子、調皮忠實的次子,還有瘋癲的想出名二人組,全部遇上史上最強的連環龍捲風,驚人的特效讓人看了很爽快,但看完也就忘了。倒是虧了一下現代人上傳自拍影片求讚的心理。為了得到更多讚,挑戰各式愚蠢的行為,用點閱率來滿足被肯定的欲望,是網路發達後人人可做的明星夢。


很傷腦筋的,現在想要回想一下片中的各式龍捲風特效,卻想不起來,記得的全是串場的劇情。好像災難也是必須要有人來面對才能突顯它的威力。不然掀開的屋頂、揚起的火龍雲、斷桓殘壁等也跟其它天災所造成的結果沒什麼不同。人雖然沒法對抗天災,卻給了它意義,所以我們一點都不渺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