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蘇菲的世界"下(Sofies Verden 2)


15歲挪威少女蘇菲的哲學課上到十八世紀了,亞伯特大叔緊鑼密鼓的抓緊每一個蘇菲空檔的時間,加快速度要趕在席妲的父親從黎巴嫩回國前,將近代哲學史教授完畢。至於這裏到底賣的是什麼關子?原來這一切都是席妲父親搞的鬼。

一個在聯合國和平部隊服役被派駐到黎巴嫩的男子,想要送給獨生女席妲一份特別的十五歲生日禮物。由於找不到適合女兒閲讀的哲學書籍,於是決定自己寫一本,蘇菲及亞伯特即是書裏的主角。

這樣用來解釋所發生在蘇珊身上種種奇妙遭遇好像挺合理的,包括為什麼會一直收到轉交給席妲的信、狗狗會說話、香蕉上有字、莫名其妙出現在身邊的絲巾和金項鍊等。其實這些都是做父親的直接要對唯一讀者女兒席妲說的話,把它們直接寫進故事裏了。這個做法其實挺酷的,席妲看著爸爸在各處將父女之間的默契製造成懸疑問題,把蘇菲和亞伯特搞的團團轉,心裏不禁又生氣又好笑;這種感覺像是借由別人的眼睛看自己,新鮮有趣之餘也暗暗吃驚。

結束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哲學在歐洲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宣揚理性主義、反抗權威、知識傳授及注重人權等,間接引發法國大革命。此時的代表性人物為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我們人類若只過著感官動物生活,則沒有自由可言;只要服從放諸四海皆海皆準的理性,那我們就可以自由和獨立。

2、十九世紀前半期浪漫主義:為理性主義反撲,並成為歐洲最後一個集結詩、哲學、藝術、科學、音樂的偉大文化紀元。著重「感情」、「想像」、「經驗」、 「渴望」。每個人都可以依造自己的想法去詮釋生命,相信只有透過藝術的形式才能帶領人到那種無法言喻的境界,而藝術家在創造作品時就等於上帝在創造世界一樣。

3、十九世紀中期社會主義:德國哲學/歷史/社會/經濟學家馬克思認為哲學不光是詮釋世界,要進一步改造世界。在每一階段歷史中,都可以見到兩種階級的衝突;如平民及奴隸、貴族與農奴、貴族與平民、資本家及工人。在擁有及非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間永遠存在著既得利益的衝突。為改變現況,必得經過革命手段。革命後由工人接收生產工具,成為「無產階級專政」,所有生產工具皆為所有人民所共有,成果利益共享。

4、十九世紀後期自然主義:主要說人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不需要聖靈的啟示。主張 「自然」、 「環境」、「歷史」、「進化」及「成長」。代表人物及學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及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5、二十世紀存在主義:代表人物有主張「上帝已死」的德國尼采,認為傳統哲學及基督教所謂的「理型世界」及「天堂」已偏離真實世界,所以是偽世界,故「要忠於這個世界,別聽信任何讓你有超自然期望的人。」及法國沙特主張人的存在先於人的本質,所以人沒有天生的本性,要去創造自我;沒有天生的台詞,要創造自己生命意義的劇本,決定自己該怎麼活。

長遠看來,就兩千多年的歷史來觀察,其實就是不斷的重複輪廻,簡單來說就像物極必反。人可以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和解答,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不只是物質上不虞匱乏,心靈上的滿足也會受到影響。誰叫人類之所以不同於萬物,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靈存在。這個靈代表道德、理性、自由、成就、幸福。是唯一一種生物連無形的感覺也必須要呵護培養,唯一複雜的生物經由心靈的運作就可以適應各種環境而生存。

就跟浩瀚無垠的宇宙一樣,也是經過宇宙大爆炸後,在宇宙持續擴張的狀態下,星體間的引力和慣性又使其漸漸聚合,聚合到高密度核心時是否又會產生另一次大爆炸呢? 也許宇宙也是一直重複這樣的進程。連無法以量計算的宇宙都沿續像人類發展史重複開合交替的模式,那我們這麼渺小的心靈,是否也可以提升到無限大的層次,和宇宙合為一體呢?想到這裏,突然海濶天空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