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肯定不是我喜歡的那類皮克斯( Pixar )電影,因為我看得有點累。
「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 「蟲蟲危機」、「海底總動員」、 「料理鼠王」、 「超人特攻隊」、「瓦力」, 「天外奇蹟」,這些卡通片每一部都讓人看得很開心,如果有感動,也是自然地隨著劇情產生共鳴。但本片不一樣,它是一部充滿寓意的卡通。寓意包含在每一個環節中,讓你忍不住一邊看一邊想,輕鬆不起來,想不出來頭就痛。若是擺著不去理解它,那劇情就平凡無奇到可怕的地步,這可是皮克斯耶。
當然這是一個有趣的點子。將人內心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擬人化,一起住在大腦的中央控制室裏,面對不同的狀況由不同情緒來掌控。情緒波動的每一個時刻都轉化為記憶球,貯存在巨大的資料庫中。而特別重要時刻所產生的核心記憶球,則關係到人格的養成。失去核心記憶等於失去反應的能力,成為行屍走肉。( 嗯......卡通片用這種成語好像不搭調。 )
11 歲的萊莉跟著爸媽從北方的明尼蘇達搬到西岸的舊金山,一下子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好朋友/光榮的冰上曲棍球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心中忐忑,也更加敏感。剛開始的不順利,讓她適應不良,總想只要回到舊家一切就會好轉。於是有一天下定決心要離家出走,去尋回美好的往日時光。
這是行為表現出來的結果。皮克斯的解讀是,因為主導大腦控制台的樂樂迷路啦,和憂憂一起迷失在記憶資料庫中,萊莉失去快樂的力量,只剩下緊張與憤怒的情緒,在負面思考當道下,所做出的不理智反應。所以最要緊的,就是讓樂樂重回控制台,使萊莉恢復正向的人生觀,讓一切重回正軌。
是不是好多涵意呢?我還沒講到樂樂和憂憂的驚奇大冒險呢。( 因為我在還沒有全部解讀出來之前就已經失去興趣,實在是太多了,好説教哦…)
製造夢境的攝影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最佳註解,忠實濾鏡下只是一幫唸稿的臨時演員;曾經幻想只愛自己一個人的帥哥和小時候的神奇夥伴其實並沒有消失,還是好好地活在記憶深處;小時候的恐懼,也一樣深埋在心底。如果要將我們的記憶實體化後分析歸檔,我想這就是成果。可見大腦的容量有多大,工作有多精密了。
換個方向來說,本片比較偏重教學,寓教於樂,用最淺顯的方式來說明大腦的運作。就像「侏羅紀公園」老闆John Hammond 用卡通片來跟山姆尼爾等人說明如何複製恐龍一樣。很容易明白,但這樣而已。
裏面我只喜歡一個角色,就是深沉憂鬱又自責的憂憂( Sadness )。我覺得這是唯一有保持以往皮克斯水準的角色。而且,我想也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她的個性鮮明,傻氣純真的態度自然討喜,雖然自暴自棄,卻好笑可愛。
相對於樂樂( Joy )一味的只要開心快樂,蓄意忽略事物的本質,寧願犧牲他人,也要維持快樂基本盤,其實只是在逃避現實而已。但我不喜歡樂樂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竟是如此用力、討好、掩飾,讓我覺得臉紅與不堪。
相對於樂樂( Joy )一味的只要開心快樂,蓄意忽略事物的本質,寧願犧牲他人,也要維持快樂基本盤,其實只是在逃避現實而已。但我不喜歡樂樂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竟是如此用力、討好、掩飾,讓我覺得臉紅與不堪。
所以這是一部大人看的卡通,是讓人反省的,不是娛樂的。 ( 而且我覺得小孩不會喜歡,他們看海綿寶寶會笑得比較大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