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 引爆點 “( High Flash )



一場小漁村 vs 大工廠的抗爭活動,因為漁民阿海的自焚死諫,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年輕有為的法醫( 陳慷仁飾 )奉命調查,卻發現別有死因。 到底真相為何?背後又隱藏什麼祕密? 「 引爆點 」就是要把它們全部挖出來。



本片的企圖心很大,想要在國片市場中開發一條新路,精神可嘉。 所以儘量不用好萊塢的標準來看片,畢竟環境和資金的差異很大,影響到影片的規模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一開始的抗爭重頭戲,寥寥幾艘漁船上舉的是過於潔白的標語。 缺少經年累月的風霜,感受不到漁民的憤怒與無奈。 配上縣長的宣言,更像刻意的動員。 正當觀眾快要失去耐性時,燃燒的小船急駛而來,把大家眼光瞬間聚集,尤其是一幕從鏡頭中望出去的景像,頗有震撼性。 接著,砰!船…….靠.岸.了。

什麼? 沒有爆炸? 期待落空下感到有些空虛。 然後我們 的男主角出現,敬業的表現把失魂的觀眾拉回故事中。 但隨著劇情發展、人物上場,我們愈來愈出戲。



研究中心主任應該是冒充的,只顧著背台詞,忘了演戲; 年輕貌美的檢查官,大概是披上人皮的外星人( 記得”MIB星際戰警”嗎? ),所以沒表情、思想行動怪異、搞不清背後真正的目的; 阿海的老婆,端莊有氣質,不像漁婦,像是台北有錢人家的小姐,來參加戲劇社公演的; 縣長像是房屋仲介,業績比較差的那種; 董事長像 GQ 雜誌封面人物, 比較像玩車,不像養馬的; 殺手是裏面第一帥,高挑健壯的型男; 日報記者有點兒煩人,很想一腳踢開。



裏面大概只有男主角、張議員和漁民阿昆比較到味。 既然觀眾無法入戲,我們就開始思考劇情的邏輯性,發現一些問題:

1、女主角為了追求公平正義的夢想,拿掉腹中的胎兒、拋棄當法醫的先生,不告而別 ---- 藉口編成這樣,說妳另結新歡我比較信啦。



2、殺手把女主角打昏了再裝到冥紙箱燒死。 如果要滅口,為何不一開始就動手? 為何要保留手機,讓警方和男主角循著GPS 找人? 然後最後還接起電話,不發一言丟入冥紙箱? 這是不是要讓男主角找到她? 所以是警告不是滅口囉? 是男主角和警方太笨了,沒有找到,所以才害女主角被燒死? 是要讓男主角內疚並取笑警方辦事不力嗎? 到底是怎樣? 我頭好痛。



3、如果檢察官生前所蒐集的證據都無法起訴石化工廠,為什麼同樣的資料在死後就可以? 還順利拿到法院傳票?

4.、為什麼小漁村的漁民們都不說台語?



5、董事長要檢察官死的用意為何? 她不是只有招開記者會說另有死因而已嗎? 不管是自殺還是他殺,第一個嫌疑不就是石化廠嗎? 接著派手下把她害死,又( 不介意的 )讓過程被拍到,這不是自己挖坑嗎?



6、已經知道小船上的引擎是死者好友阿昆在案發幾天前買的? 為什麼不調他來問話? 還等他自首才破案?

7、縣長收賄讓石化廠環評通過,若這麼簡單,當初就直接因環評不通過,讓工廠停工,何苦繞這麼大圈?



在戲院坐了 90 分鐘,看完結尾吳慷仁報仇後的痛哭,我的感想是「 啊,結束了,待會去吃什麼? 」

滂沱大雨中淋得濕透趕場看電影,是本次最好玩的地方。 圓裙吸飽了水一直往下滴, 像雨傘一樣。 哎呀,我應該轉圏圈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