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部美幸的書看了一些, 寫江戶時代怪談的故事, 推理小說還是第一次接觸, 而且是一次得六個文學獎, 上下集近1400頁的大部頭著作, 寫連續殺人犯的事件.
推理小說並不是特別喜好, 也不是一定在選書單中, 因為會有一些為了設計劇情的安排在機巧之餘反而顯得太過刻意而沒有說服力. 但是我還是喜歡看警察辦案, 看鑑識小組由蛛絲馬跡中找資料. 為疑問尋求解答.
在"模仿犯"中, 宮部美幸有很大的野心, 由主體事件做架構, 站在超然冷靜的立場上敘述加害者, 被害者, 被害者家屬, 警察, 記者, 媒體, 社會大眾的心態與立場, 融入報導文學, 採訪技巧, 犯罪心理分析, 警察蒐證的知識, 所以看完後, 不會有那種總算逮到你的暢快感, 套句書裏的話就是: "真實這個東西, 不管被你丟到多遠, 它一定會找到路回家, 回到你身邊的." 是那種時機到的收網感覺.
在淺薄的知識當中, 還是無法了解為何可以從操弄別人的意志和生命中獲得樂趣?
但真實世界還是常常發生, 所以不了解並不表示沒有, 無法想像但還是發生, 只能說人心難測. 所以犯罪心理才會變成一門專科學問, 想藉由已發生的事去學習行為模式, 等到遇到同樣的事件可以更快速掌握方向進而防止更多人遇害.
但很可惜的, 通常都是事後防堵, 無法預防事情的發生.
而人性就是要眼見為憑, 所以也容易被欺騙. 宮部美幸塑造的加害者聰明英俊誠懇, 從小到大都是受歡迎的優秀人物, 所以犯罪動機是嘲笑愚弄別人以彰顯自己過人才智, 對我來說, 動機還是不夠明確, 所以最高潮的情節有點愕然, 想, 是不是太容易點? 感覺應該要更大爆發才是.
但喜歡其他配角, 無論是自由撰稿人前畑滋子, 有對工作楔而不捨採訪的態度, 才有最後反撃的力道;
孫女被殺的豆腐店老爹有馬義男, 堅毅不拔的標準日本人中心形象, 他和悻存少年塚田真一的互動令人感動, 深刻體會到要如何從自責的情緒中走出來, 的確需要一點幸運和很多的堅強;
捜察總部的武上警官,這裏花很多篇幅詳細敘述內勤單位如何不厭其煩地蒐集匯整資訊以助辦案, 仔細到讓讀者覺得這一切都是辛苦掙來的,沒有天降的好運可以突破,一步一腳印才會水到渠成。
作者為了說這個故事, 用了好多出場人物, 而且每一個都有背景介紹, 雖然是要讓讀者更進入狀況,但有些佈線沒來得及收就結束,或說這也是算好的閱讀反應嗎?不用說白,你可以自己想。但總是有點意猶未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