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冰與火之歌第二部烽火危城"下冊(Book Two of A Song of Ice and Fire:AClash of Kings Volume 2)


腥風血雨、家破人亡,是下冊最好的註解。這部書格局愈來愈大,人物愈來愈多,從中土七大王國,拉到海外自由城邦,長城外野人王國,每一個環境場景都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給。作者的想像力無止盡,卻又不是遙不可及。不管是像煉獄一般的戰場、長城外險峻的山壁、殘破的小部落和村莊,讓人彷彿置身其中,親自感受到死亡的恐懼。


藍禮和史坦尼斯兩兄弟鬩牆大戰尚未開打就已結束,真是跌破眼鏡。本系列書讀到現在為止,發現跌破的眼鏡還真不少;主角很快就死、戰無不勝的一方轉眼家園就被占領,看來沒有希望卻又有一線生機。種種意料外劇情的發展雖然令人措手不及卻又合情合理,只能說喬治馬汀真不愧是老奸巨滑的編劇,讀者完全心甘情願被掌控,因為我們老是猜不中。


本書規模最大的戰爭無疑是史坦尼斯率大軍與艦隊攻打君臨一役。作者具體重現中古世紀戰爭實況,攻與防之間一點都不馬虎。當史塔尼斯的大軍兵臨城下時被護城河所阻隔,必須等待海上艦隊自開放河道駛來強行登陸再開放城門。提利昂面對幾萬大軍及數十艘戰艦的敵軍,要用少數二、三千的軍隊及幾艘強行徵收的商船來守住城堡,看起來機會很渺茫。這段是以史坦尼斯家臣洋蔥騎士戴維斯的角度來寫:在河道上戰艦先是遇到火彈攻擊,到處引發火災的同時,迎戰的艦隊中夾雜著裝滿炸藥的破船,一經碰撞馬上爆炸。前方的船紛被炸沉,後方的船要逃離卻被隱藏在河道中的鐵索斷決後路,當場變成甕中鱉,被燃燒殆盡。


除去河道上的威脅,千軍萬馬中還是有及時登陸的軍隊。擱淺的沉船成為現成的橋樑,自此成為兩兵相接遭遇戰。四周盡是長劍、斧頭、流星鎚,長矛的騎士傭兵互相砍殺,斷肢齊飛,戰馬雜沓,嘶吼慘叫聲此起彼落,寫實殘忍令人心悸。

很多戰術上的運用,都符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聲東擊西」, 「引狼入室」等成語。沒有哪一個人是完全的贏家,也沒有哪一個人是徹底的輸家。總是在自以為得到後轉眼卻失去更多。席恩.葛雷喬伊說服父親家臣去攻佔史塔克家臣城堡,趁代理城主羅德利克教頭帶領軍隊前往馳援,臨冬城僅剩老弱婦儒之際趁機佔領養兄羅伯的城堡,俘虜兩個弟弟做為人質。

以羅伯史塔克北境之王來看,他南下與蘭尼斯特軍對戰,戰無不勝,卻無法保住自己的城堡。以席恩.葛雷喬伊來看,他不僅沒因此獲得父親鐵島王的稱讚,反而因為背叛擔驚受怕而引來更卑劣的剝皮堡主波頓私生子的覬覦,腹背受敵。


在彷中世紀政治結構的環境,誓約成為維繋王國安全穩定的唯一基石。領主提供保護給子民,子民騎士則宣誓對領主效忠。誓言的神聖不可侵犯在群雄割據的亂世受到考驗,當戰火綿延,到處燒殺擄掠,生存的本能大於對榮譽道德的追求。所以看南方諸侯一開始擁戴藍禮,在藍禮死後舉著史坦尼斯的旗幟攻打君臨,史坦尼斯被泰溫.蘭尼斯特打敗後隨即向喬佛里國王效忠,完全沒有忠誠度。對平民來說,誰當國王都沒差,只要能保障生活無虞,就是好國王,可是卻要一次次為貴族的權力遊戲當炮灰,最是無奈。


作者創造的反派人物中,席恩.葛雷喬依是個很有趣的存在。他小奸小惡又夢想做大事,但又希望少奮鬥幾年。做了大事違背良心,心裏愧疚卻拼命找藉口自我說服,沒有足夠的擔當和勇氣,凡事只想到自己,自私取巧懦弱,是最符合現代人的角色,令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有點難過,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席恩.葛雷喬依這種人,卻找不到像奈德.史塔克負責又正直、凱特林堅強有智慧的人,更不要說提利昂這樣聰明膽識又懂得自嘲的人了,英雄畢竟只活在詩歌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