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自從看了2011年"猩球崛起"後,就對猩猩念念不忘,那種循序漸進的智慧開發過程令人著迷。被科學家撫養的小猩猩「凱撒」,像人類的小孩一樣成長,有自己的房間、床、玩具,有家人陪伴,教手語和認字。為了保護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爺爺,咬傷鄰居被送進動物觀護中心,反而因為與猩猩群的接觸,學習到權力與爭奪之間的關係、結盟的必要性及團結的力量,激化智能發展轉而成為這群猩猩的領袖,並帶領猩猩反抗觀護中心看守員的虐待,一舉逃出像監獄一樣的觀護中心並且前往森林尋找適合的居地。


凱撒帶領的猩猩們在金門大橋上與人類對峙所展現的智計及力量,讓人耳目一新,並重新評估起人類自視的萬物之靈,所仰仗的就是高人一等的智慧,可以用工具及武器來掩飾脆弱的形體成為操控者,以進行控制及掠奪。但當外在條件相對優異的黑猩猩也有相當智力時,情況是否對人類不再有利? 於是有了第二集"猩球崛起: 黎明的進擊"。

少了第一集凱撒面對逼迫的人群大吼「NO!」的震撼,在第二集看到井然有序的猩猩部落,公猩猩集體補獵,小猩猩有老師傳授知識及教育,母猩猩在家帶孩子,戶戶生火取光時也沒有太驚豔的感覺。除了只有讓母猩猩在臉上妝扮外,還好編導沒有再將這群猩猩過度擬人化,不過己經可以從中窺見人類始祖猿人的生活方式。


凱撒用心經營的王國,又遇到人類的挑戰。生物學家所發明的治療阿茲海默症特效藥實驗在猩猩身上,無意間加速提升猩猩的智商,但對人類卻帶來致命的副作用。全世界幾百萬幾百萬的人死,十年內迅速凋零。對照起猩猩王國的興盛,眼看就要滅絕。所以衝突來自人類為了生存想要進入猩猩地盤爭取能源(水力發電)。


這裏有意思的將人的優越感先突顯出來再砸碎:是人類發明藥才使得猩猩進化,但也由於藥物使用不當而致命;人類創造現代文明,使生活過的比其他動物更方便舒適,但一旦能源用完了回歸原點後就無法生存;人類依賴武器求自衛、去掠奪,但當手上武器被搶走後,馬上束手就擒,一無是處。原來當我們愈依賴外物所帶來的安全感舒適感時,就變的愈軟弱。

猩猩不需要電力、不畏寒冷、力大無窮、又有著相應的智慧時,我們面對這樣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是相互信賴合作或是拼個你死我活?


凱撒身為猩猩領導者,深知地盤的搶奪會造成傷亡,於是排除異議給人類方便,卻給了背叛者藉口。柯巴身為凱撒左右手,當初也是在實驗室受藥物注射最多的受害者,相對有了和凱撒一樣等級的智力,所以話也說的一樣多一樣好。這邊巧妙的看出階級高低是根據會說人話的程度來安排,大部份的猩猩都只會比手語。當柯巴在群集的場合從剛開始講單字,到簡短的句子,到一篇演講時,反映出牠的野心和企圖及能力愈來愈大,足以威脅領導地位,再加上凱撒心軟,才可一矢中的。


身為一個反派,柯巴非常搶眼,想要頒給牠最佳男配角獎。會裝傻耍詐又凶狠殘暴,瘋狂到令人害怕,關鍵時刻又懂得哀求,實在令人恨得牙癢癢。結尾重頭戲人類與猩猩大戰好像還可以再精彩一點,再多一點慷慨激昂會更好。本片人類演員都淪為配角,讓人想去當猩猩。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挪亞方舟"(Noah)


用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來探討道德在信仰中的份量,這就是"挪亞方舟"所要做的挑戰。

造物者對為非做歹的人類很火大,想要大義滅親,將自己的心血全部抺去。但他發現裏面並不全是不肖子,有一個好人叫挪亞引發了他的側隱之心。於是告訴他將會有一場把萬物淹沒的洪水會發生, 要他去造一座大方舟將世界上每種動物帶一對上船,連同自己的家人一起逃生。


這是我知道的版本,不清楚的是挪亞家人共有八員:挪亞及老婆,三個兒子及三個媳婦;動物分為兩類,潔淨的帶七對,不潔淨的帶一對;在水上漂流一年多後撞到洪水退去的山頭,經放出的鵨子啣回一小枝橄欖葉的確認後走下方舟,宰了牲畜獻祭,造物者受感動從此不再報復,並在天空畫下一道當成約定的彩虹。

要遵守道德的規範,洗清罪惡、誠心向善,聽話的人才有福。但當事情安排的不是那麼剛好,有人得不到幸福,或是必須犧牲才能成全信仰時,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於是編導降低挪亞三個兒子的年齡,又領養一個戰火下身受重傷導致不能懷孕的孤女拉。這樣的成員組合做為悻存的人類代表,將如何繁衍後代?


挪亞次子含:爸爸有媽媽,哥哥有拉,那我呢?小弟呢?我們沒有妻子怎麼辦,爸爸你會幫我們找妻子吧?沒有?那我自己去找! 


孤女拉:我不能生育,不能給閃(挪亞長子)後代,挪亞應該也要幫閃找妻子,我是殘缺的女人,沒有資格上方舟。


挪亞老婆:我希望兒子們得到快樂幸福,他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妻子,有孩子。如果這是罪惡,就讓我自己承擔吧。


挪亞:人皆有罪,我們沒有比別人更高尚,一樣有慾望、貪婪、占有,所以我的家庭組合也是神刻意的安排,閃幫父母送終、含幫閃及拉送終、雅弗幫含送終後成為世上最後的人類,雅弗死後人類即滅絕。既然這是祉意,我當奉行,絶不辜負。

挪亞決心堅強,沒有任何事情改變。當他得知孤女拉因為妻子的請求與祖父的法力而奇蹟懷孕後大發雷霆。背叛的氣憤淹沒理性,變成一個瘋顛老頭,時刻監視,就是要抓住寶寶的降生,若是女生,就親手殺死。


失去理智是件很可怕的事,一意孤行不知變通也很危險。挪亞自認完成所有交付的任務,卻沒有想到自己也必須被考驗,也是棋局的一部份。同舟共濟首要齊心,做違背良心的弒親行為還渴望獲得諒解就太天真了,若還包裝成宗教的崇高使命,就是扭曲人性,拋棄靈性,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行屍走肉。


羅素克洛由硬漢變頑固老頭,演來有層次,足以領導及定調全片。珍妮佛康娜莉是完美妻子,溫柔順從,不只料理家務還懂醫術,為了孩子義無反顧和老公對嗆,為母則強很動人。羅根勒曼演一天到晚肖想老婆的次子含頗搶眼,剪平頭後想不起來他原來就是波西傑克森。最迷人的是艾瑪華森的孤女拉,好漂亮啊~~本片若當成傳教片,會令人對宗教產生懷疑,基本上是強調人性有其自己的力量和方向,信仰是慰藉不是目的。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艾茵.蘭德(Ayn Rand)"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 第二部非此即彼


由於第一部尾聲由經濟計劃和國家資源局所發佈的限制命令,直接間接所造成的影響從第二部一開始就像漣漪一樣慢慢盪漾開來。

限制交通運輸量以保障其他鐵路公司的競爭力打破壟斷;工廠所需要的鋼鐵合金等原物料由國家統籌分配以求公平;生產企業禁止隨意搬遷以符合回饋地方原則;為達成國家進步所建設的鐵路,其向民間所借貨的資金,包括本金及利息等債務可延後償還;向在特定工業區經營企業的公司,由於所賺的錢最多,必須額外上繳百分之五的稅金,以幫助全國其他貧困地區,因為有能力者必須負擔更多的義務。

你能想像一個決策能影響到什麼地步?

當你認真經營事業,不管是開採油田、發明合金、生產汽車等,因為製造出優良的產品,所以訂單接不停,市場佔有率大幅增加,導致你的對手無力競爭。這時你是要拒絕客戶的訂單,降低自已產品的品質,好讓對手有喘息的空間,用次級產品來分走你的市佔率,分享你掙得的財富嗎?還是努力擴大產能符合客戶需求?任何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這是自由經濟世界所追尋的報酬。但當你的對手和政界關係良好,透過私下謀合,拿掉你的通路和生財用具,阻止你繼續擴張,理所當然的從你口袋拿錢,然後強迫你按照他們的遊戲規則做事。不賺比別人多的錢,但要更加努力工作以支付多出的稅金。這時你會怎麼做呢?

這時石油大王艾利斯.威特選擇炸毀自己的油田消失無蹤。

這個地方超酷的。說走就走,半點不留戀,就是不配合你的遊戲規則。你想要不勞而獲拿走我的成果,門兒都沒有,我就把當初發現它的樣子照樣還給你吧。這樣的魄力現實中看不到,捨不下的事情太多:親情、友情、愛情、事業、成就、財富,都成為牽絆。所以可以為了不屈就自己的心,毅然放下所有一切,讓你們這些予取予求、不知感恩、只會坐享其成、被寵壞的人自己去玩吧,這樣的態度真是太瀟灑了。

由於石油短缺,必須節約電力及汽油。A工廠沒有足夠生產動力而關閉,A工廠的下游廠商拿不到產品也無法再製而歇業。這種現象像骨牌效應一樣,一間接一間工廠倒閉,大量的失業人口湧出。物資缺乏,政府必須拿出更多的錢來補貼,財務壓力更沉重。社會財富轉移到與政界關係良好的商人手中,在政府護航拿到更多資金、買到更多原料、做了更多生意。

換句話說,正直老實的人拿不到補助、買不到原料、做不到生意、賺不到錢。而任何人只要打著為大眾利益著想的旗幟,都可以理直氣壯要求對方做犧牲,否則就是自私自利。強者不只要照顧弱者,而且沒有權利去傷害弱者的自尊。於是社會變成為了能夠生產,必須從什麼都不生產的人那兒得到許可;錢流到用好處而不是用貨物做交易的人手中;有關係和貪污的人變得富有;法律為了你沒能繼續生產以提供他們利益的產品而懲罰你。腐敗得到獎勵,正直反而成為犧牲品。

在這個一直不停要求你犧牲的社會,有能力的創造者選擇出走還是繼續供養用道德標準來折磨你的人?這就是第二部一直在舖設的梗。其實艾茵.蘭德對社會價值轉變為用犧牲他人的方式來謀取自己的利益,不勞而獲的掠奪者增加,用沉痛的方式反覆陳述。心裏所嚮往的烏托邦,藉由法蘭西斯可.德安孔尼亞的口說出:

「 為了人類的光榮,歷史上出現了絕無僅有的金錢之國—我對於美國的敬意和虔誠實在是難以表達,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充滿了理智、正義、自由、創造和成就的國家。人們的精神和金錢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了自由。沒有征服得來的財富,只有勞動得來的財富。代表了武士和奴隸的,是真正的財富創造者,是最偉大的工人,最高階段的人—是自我實現的人類—是美國的企業家。」 

「 假如你讓我說出美國人最值得驕傲的特質,我會選擇這樣一個事實--因為它包含了其他一切—是他們發明了創造金錢這句話。在此之前,沒有哪個語言或者國家曾經用過這樣的說法—人們一直把財富想成了一種靜止不變的數量—而去占有、乞討、繼承、分享、掠奪,或者當成特權一樣得到財富。美國人第一個理解到財富是要創造出來的。創造金錢這句話抓住了人類道德的精髓。」

當這個烏托邦被將成就視為恥辱,繁榮當成罪惡,偉大的創造者被當成無賴時,就像看到走樣愛人時面對的兩難,又心痛又愛她。不禁第三部將會是什麼樣的收尾,令人好奇。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我的左派老師"( Half Nelson )


其實我是被 DVD 的中文副標題吸引:「崩世光景的世代 你需要什麼樣的老師」然後又有雷恩.葛斯林( Ryan Gosling ),直接想成是帥哥版的「春風化雨」。 但事後只能說:你們這些搞宣傳的,是….是沒看過影片是不? 為什麼要給觀眾特定方面的引導?本來也是不錯的片,因為錯誤的期待心理,反而沒法體會影片所要傳達的訊息,不能產生共名鳴導致感覺無聊乏味。就像最近網路熱門流傳被媽媽化名正妹捉弄的可憐兒子一樣,「欺騙我的感情」啦~~


Half Nelson」是摔跤運動中常用又有效的一種格鬥技,就是一手從對方手臂下穿過直接在對手背後扣住其後頸,另一手抓住對方手腕,壓制對方不能動彈。施展 half nelson 時主動者常常保持垂直的角度與對手胸貼胸,一邊緊鎖對手後頸,一邊緊扣住想要掙脫的手腕、大腿、胯部。所以這個姿勢讓兩個人幾乎全貼在一起,身體無距離接觸,卻沒有親密的感覺,反倒充滿狩獵者咬住獵物不肯放的氣息。


這部片為什麼要用這個片名?

雷恩. 葛斯林飾演的 Dan 是患有毒癮的中學歷史老師,生活一團糟,白天用意志力讓自己去學校上課、指導籃球校隊;夜晚泡酒吧又喀藥。有一天比賽後忍不住在學校更衣室喀藥被班上學生 Drey 撞見,意外發展出一段師生情誼。Drey 身在單親家庭,哥哥因販毒入獄,媽媽成天為工作忙碌。個性孤僻,偶爾和藥頭接觸拿生活費,但更常的是一個人在家。這對師生被意識中無法說出口,不能被明瞭的心境連結在一起。不去評斷彼此,只是默默的關心支持。當你感覺世界將要放棄你的時候,有一個人很清楚的感覺到你的存在,你會為了多要那種感覺,而多一點付出,甚至去做平常不會做的事。潛意識中每個人都在找那個了解自己的人事物,有相同的電波可以感受,就不會覺得自己被遺棄。原來心是沒辦法忍受寂寞的,所以會一直嘗試,好的壞的都是證明生命存在的依據,才知道原來我們這麼需要被肯定。



雷恩. 葛斯林精準的表現深陷毒癮無法自拔的邊緣人。說無法自拔,其實是自我克制程度低下,他對教學很有自己的主見,但是決心就無法反映在戒除毒癮上,就是隨波逐流了。而他教授的課程中說明歷史是兩股相對力量的衝突,當其中一方從小變大時就會產生轉唳點。諷刺的是他自己的人生,就是被那股強大的力量控制住,也不想去改變。「對某些人來講有效,但我試過,對我不行。」 我感覺不到太大的無奈,就是 let it go.



Drey 的十三歲小女孩,眉頭緊蹙下是一張嚴肅的臉,自然地不動聲色呈現強韌的生命力,堅毅的令人心疼,但當她微笑時嘴角輕輕上揚,整個氣氛都為之一變,令人印象深刻。



我喜歡影片的結局,有洗心革面煥然一新的感覺,但畢竟人到中年沒有那麼阿 Q 了,會相信從此就發憤圖強好好過生活。更多的是一種朋友間互相扶持找回真正人生價值的感覺,讓我們相信, 希望是存在的,總是有人在你最糟最慘的時候出現給你力量。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露西"(Lucy)


盧貝松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又新鮮的觀點:大腦可以開發到什麼程度?目前人類文明史上所使用的腦力已經百分百發揮了嗎?知識與訓練可以幫助腦力開發嗎?人類智慧與行為隨著開發程度增加會有什麼改變和影響?不知怎的,讓我想起 1993 年的「侏羅紀公園」中第一次看見恐龍是由化石中提取的 DNA 複製而成的震憾,雖然是科幻小說改編,無論是否預先作足功課,都蘊藏作者突破現境的想法,令人驚豔。「露西」編導皆出自盧貝松一人之手,將科學界尚在探討的未知領域包裝在一個通俗的故事當中,雖然有點粗糙,且不甚考究,但當成在娛樂當中的概念傳達,我想是成功的。


故事很簡單,就是年輕女孩在無知的情況下被無頼男友強迫送貨給販毒集團,反而成為人肉包裹,但縫在皮膚下的毒品卻不小心滲露被吸收進去,整個改變她的心智與體力。然後就進入娛樂性很高的追究、求解、報復等一連串的過程。這裏看到性感女神史嘉莉約翰森從初入虎口的小白兔簌簌流涙發抖,到變身後面無表情的女殺手樣,不禁感嘆,那個藥實在太神奇了。

小朋友看的很樂的地方是,它將變身的階段數字化,腦力發揮到20%、40%、70%時各是什麼樣子,用清楚明暸的進階,充滿說服力的邏輯,讓人期待百分之一百的情形,也堆砌起結尾高潮,像等待燃放的跨年煙火等待倒數完成的那一剎那。但,套句小兔的話:「我還是最喜歡 70%時的能力。」


回想起來,本片和導演的成名作"終極追殺令"(Leon:The Professional)結構上有一點類似的地方,都涉及販毒的貓抓老鼠過程,及最後不顧一切豁出去的大火拼。但是人物上弱多了,崔岷植的黑幫老大夠威不夠狠,沒有蓋瑞歐德曼的神經質殘酷令人不寒而慄;尚雷諾寂寞殺手及娜塔麗波曼小孤女搭檔是經典不能相比,史嘉莉約翰森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突出印象,雖不夠搶戲,卻讓人轉而注意到理論。摩根費里曼的教授有點浪費了,沒有將他的特色表現出來,感覺就是藉助名氣的票房考量而已。


本片前三分之一都在台北拍攝,取材是女主角交換學生的身份,但鏡頭下卻更像香港的感覺,比較野蠻赤裸,也更原始些。若不是一直強調 101大樓及偶爾聽到的台語唸白,我看不出是台北,這是很可惜的地方。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腳踏車大作戰"(Wadjda)


本片是第一部在沙烏地阿拉伯實景拍攝,並且是由女性所導演的影片, 在伊斯蘭教國家是很罕見的。但也因為以輕鬆平實的手法呈現平民社會的日常生活,有滿足到文化差異的好奇心,並將阿拉伯女人模糊的精神和面相重塑出來,所以獲得國際間數個獎項肯定,也代表沙烏地阿拉伯角逐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Wadjda (瓦嘉達) 是片中主角的名字。她十歲,跟著媽媽住,家裏環境不錯,客廳有豪華沙發高級音響及電玩設備,但爸爸不常回家。媽媽是個漂亮的女人,在家也穿的很髦,但總是在等待爸爸回家,所以有點憂鬱,出門有一個愛抱怨的司機接送,雖然很討人厭,但沒有他就哪裏都去不了,連上班都只能請假。

瓦嘉達上學不喜歡遵守校規將頭髮和臉用面紗圍起來,羨慕隔壁小男生騎的腳踏車,央求媽媽買但不肯,所以想要自己存錢買。於是她編手鍊賣給班上同學,為了收跑腿費幫學姐送信,後來為了獎金要去參加背誦可蘭經的比賽,為達成目標,常常違規的她除了去參加嚴格的宗教社,錄製音樂帶巴結玩具店老闆幫她留著車,又買了關於宗教問與答的遊戲軟體來自我訓練,腦筋靈活也努力,最後如願拿到冠軍。


當校長得知瓦嘉達的獎金是要拿來買腳踏車時臉色一變,大義凜然的說女孩子不應該也不適合騎腳踏車,就當場把奬金捐出去了,讓瓦嘉達難過不已。媽媽和老師都教育著:不能給男人看到自己的臉、不要大聲談笑讓男人聽見自己的聲音、族譜上只能放男生的名字、媽媽生不出弟弟,爸爸就要再娶一個老婆、不應當和陌生男人一起工作。這些莫名的約束對瓦嘉達來講沒有太大緊要,她自由的思想不會改變,為了實現願望的企圖和努力在希望破滅後會不會消失?編導對此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自古以來女人的社會地位都依附著男人,隨著時代進步漸漸提升,但某些地區千年來還是沒有太大變化。文化傳統可以繼承,但內心情感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並不是用社會規範就可以壓制下去的。

瓦嘉達媽媽最後幫寶貝女兒買了那台腳踏車,用的錢本來要拿去買禮服的,為了在小叔婚禮上明豔美麗抓牢老公的心,但得知竟然那是老公的婚禮。在同理心下,觀影者可以感受到瓦嘉達媽媽心裏的糾結和矛盾,為了老公大門不出事事順從,卻還是被拋棄,那教導女兒成為一個好太太重要還是用功努力有成就感肯定自我快樂幸福比較重要呢?我們有看出導演的企圖,覺得感動,也希望這些禁錮的女人們可以多一點覺醒,但這部片還是不能在沙烏地阿拉伯國內上映,不是因為禁止,是因為沒有電影院。所以呢, 還是有好大進步的空間。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美麗.錯誤"(Belle)


這幅十八世紀的肖像畫除了精緻美麗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黑膚女子。而且不同於有色人種在畫像中的陪襯仰望角色,這女子是和另一位白人貴族女子共同分享畫面的中間位置,一樣的重要。

當時的歐洲盛行奴隸買賣制度,歐洲商船沿著海岸線航行到非洲西海岸,將人口販子強行擄來的非洲人視為商品一船船連同糖、萊姆、菸草等一起運回歐洲出售。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在英國上流社會出現一個黑膚女子,格人引人注目。


畫中人是當時英國首席法官曼斯菲爾德伯爵 William Murray (穆雷法官) 的兩個姪女:Dido Elizabeth Belle (黛朵) 及 Lady Elizabeth Murray (伊莉莎白)。混血兒黛朵是穆雷法官外甥 John Lindsay 爵士與奴隸的私生女,母親過世後由生父帶回英國交由舅舅舅母照顧,並與年紀相仿的表姐伊莉莎白一起生活,本片即是在這樣的開場白下展開。


黛朵血統的爭議,在穆雷法官家是最小的。她受到和伊莉莎白一樣的教育和關愛,甚至可以擔任法官的私人助理。她不被允許和客人一起用餐,但可以參加不那麼正式的餐後聚會;她不能像名媛一樣進入社交界找一個有錢可靠的丈夫,但可以繼承父親死後的所有遺產。在家人的刻意保護下,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多歧視眼光。 反而對照起表姐伊莉莎白,雖然繼承父親顯赫的姓氏,卻成為被拋棄的前妻孩子身無分文。

甚至還吸引到勢利的公爵夫人代次子求婚:「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不懂得只要看到你尊貴血統的那一半就好,不用去在意那不好的另一半。」 但黛朵若因此成為貴族夫人,那這戲就不用演下去了。編導仔細的介紹黛朵的出身及成長,就是要帶出穆雷法官 1786 在英國史上著名的判決 「宗號船大屠殺案」(Zong massacre)。


 1781年11月29日載滿奴隸的宗號船在抵達亞特蘭大的奴隸買賣交易途中,船員因船上淡水缺乏,為維繫其他人的生命需求,故將船上一百多名的奴隸丟入海中。事後船主以貨品損失向保險公司提出賠償,但保險公司拒付。在一審中判決船主勝訴,但保險公司不服上訴到最高法院。穆雷法官根據新事證判決這件案子是為詐領保險金的蓄意謀殺,而將案子發回更審。


穆雷法官的判決對於日後英國在十九世紀初廢除奴隸買賣制度有直接的影響,而黛朵是否成為影響穆雷法官的因素呢?對自己的親姪女視如己出,不因她的出身及膚色而改變,所做的隔離保護反而使她受傷。難道為了社會規範及商人利益可以漠視他人生存的權利嗎?身為一個權貴,卻不同流合污,為了伸張道德正義,勇於衝撞既得利益者所創立的主流環境。在每個時代,我們都需要這種人。



影片前半部像是羅曼史,後半部話鋒一轉將重點放在穆雷法官身上我覺得很棒。演法官的 Tom Wilkinson 將嚴肅和慈愛表現的很好,在法庭宣判的那場戲沒有做作的慷慨激昂,卻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女主角沒有畫像上的漂亮,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