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尤.奈斯博( Jo Nesbo )"復仇女神的懲罰"


講到挪威小說家,我一個想到的是寫「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的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on )。在他死後才出版的這千禧年三部曲獲得巨大的成功,默默耕耘的作家像慧星在天空一閃而過,讓人好不惋惜。 但還有一位號稱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軍、挪威圖書館借閱率排行榜前二十名中占五名、拿過玻璃鑰匙獎、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說、書店業者大獎;作品被翻成40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850萬冊的搖滾巨星尤.奈斯博。


搖滾巨星不是形容詞,尤.奈斯博出道前曾經組了一個樂團叫"Di derre"( Them There ),短短幾年間唱片及巡迴演唱會門票均造成熱賣的盛況,成為當紅炸子雞,而這人白天還是領有高薪的金融分析師呢。但當他發覺創作才是他最想要做的事後,毫不猶豫地立刻辭職,專心寫作,我們才有機會開始看到哈利.霍勒警監的辦案。


哈利.霍勒三十出頭,結實的身材配上190公分的身高,蓄得短短的金髮,充滿血絲的眼睛,蒼白的臉龐( 突然想起「火線追緝令/Seven」 裏的布萊德彼特,再高一點壯一點就是哈利的樣子了 )。哈利對工作有異常的執著,全心投入卻有酗酒的問題。聰明敏鋭,不屑經營人際關係卻對家人朋友有深深的羈絆。

就像其他系列作品一樣,哈利.霍勒警官每集都會遇到不同的案子和狀況,在公私方面影響著他的生活。本書中哈利除了要辦銀行搶劫殺人案,還遇到老情人安娜,讓自己陷入謀殺疑雲中。

犯罪小說中最重要的是動機,及剖析動機所需要的心理學及社會學。作者對知識研究的深度及廣度就可以從中窺見一二。而尤.奈斯博鋪陳的觀點,不管是藉由心理學家奧納,還是具有梭狀回記憶,對人面孔過目不忘的女警貝雅特,甚或是嫻熟孫子兵法的吉普賽老大洛斯可口中陳述出來,都令人興趣盎然,忍不住想要多了解一點。

像貝雅特從銀行監視錄影帶中觀察到搶匪與被害人之間的身體距離只有 20 公分,而引述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 Edward Hall )的個人空間理論,大膽判定兩人熟識,因而縮小嫌犯蒐尋範圍就很有意思:

個人空間,面對陌生人或所謂認識的人會保持的距離 45cm-100cm;不認識的人之間的社交空間為1-3.5公尺。而在45公分以內這種距離中,跟對方接近得看不清對方的臉,也無法避免對方的氣味和身體熱度。那是保留給伴侶或親密家人的空間,是親密空間。

或是奧納在安娜房裏和貝雅特及哈利一起研究安娜的遺作時對自殺動機的分析,讓我開了眼界:

就古代神祇的主題來說,我想你們都聽過納喀索斯( Narkissos )吧?這位希臘神祇不可自拔地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佛洛伊德將自戀的概念引入心理學,一個將獨特性過分誇大的人,沈緬在無止境的成功美夢當中。對自戀的人來說,對冒犯他們的人採取報復的需求,往往勝過其他需求,這就是所謂的「自戀式憤怒」。美國心理學家寇哈特( Heinz Kohut )就曾描述,這樣的人會如何利用手邊所有資源,只求對冒犯者施加報復----而那些冒犯在我們看來可能只是小事一椿。比方說,表面上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拒絕,就可能使得自戀者不眠不休地工作,抱持非做不可的決心,只求恢復平衡,即使造成死亡也在所不惜。

自殺本身通常就是報復行為,因為你把愧疚感加諸在讓你失望的人身上。

尤.奈斯博寫作的風格一點都不急躁,寧願花費很多時間來佈線,就是不將謎底告訴你。在閱讀同時,哈利知道的事,讀者都還搞不清楚,非得吊著你的胃口到最後。這樣有個好處,不會看完就扔,而會想從頭再仔細地翻閱一遍,查看線索在哪裡?珠璣在哪裡?既滿足娛樂性,又有學習的價值,我覺得很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