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尤.奈斯博( Jo Nesbo )"獵豹"


在「魔鬼的法則」之後,史上最受磨難的警察哈利霍勒接著是要辦「雪人」的案子,但我跳過它,直接看本書,想說案件都是個自獨立的,應該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我錯了,作者時間序的安排,自有他的目的。而且我忽略到一個重點,其實比起複雜離奇的案情本身,我更想知道的是哈利的私生活。

就像看「實習醫生」( Grey's anatomy )一樣,我最喜歡看的就是 Dr. Grey 和 Derek 的曖昧、Christian Yang 的bitch 樣、像種馬一樣的 Mark Sloan。這些在醫院裏,利用手術救人的空檔中所發展的名式情節,比豪門世家的愛恨情仇更有戲劇性,畢竟後者脫離現實的炫富擺濶沒什麼意思。

遇到警界金童貝爾曼所帶領的克里波調查中心,包山包海地承接所有重大刑案,犯罪特警隊面臨到架空並等待裁撤的命運。這時奧斯陸出現兩起女子命案,受到全國矚目。由於不能違背上級指示交由克里波偵辦的命令,犯罪特警隊長哈根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哈利身上,希望能先克里波一步偵破命案,藉以做為和司法部談判的籌碼。

但哈利在香港,而且還躲起來。蘿凱和歐雷克離開後,一個人自暴自棄像隻老鼠似地,窩在狹窄骯髒沒有門又漏水的勞工宿舍,沒有目標和希望地過著抽鴉片的墮落生活。這樣的人,還是有人願意把他從老鼠窩中挖出來,替他還賭債,帶他回家。而且不是以拯救者做慈善的姿態,而是謙卑的懇求者。

因為哈利是唯一有辦過連續殺人案的警監,而犯罪特警隊沒有多餘時間可以再消耗,所以哈根寧願花大錢保他出來,是為自己的團隊下最後一著棋。


說哈利是史上最受磨難的警察,一點都不為過。我看過他為了轉移凶手注意力,會開槍射自己的手臂和吞下鑰匙。到了本書更誇張,他遇上雪崩被埋在雪裡,必須掙扎逃生還得救人;口中含著類似炸彈的致命暗器,必須將自己的下巴撞斷,還得讓釘子撕裂右臉頰才能脫困;然後他的夥伴被殺;前女友陷害他;爸爸得癌症快死了;心愛的女人又遠走他鄉.。

這些全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但很奇妙地,哈利並不會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垂頭喪氣的倒楣衰星。他也許意志消沈,但是做起事情來卻計算精準,考慮周詳,反而讓人覺得落魄遼倒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如同酗酒吸毒的主導權在他自己手上一樣。

本次連續殺人案的佈局及解構一樣精彩,會想一口氣看到結局。裏面提到關於剛果的現狀,由於游擊隊派系間的爭奪,搶劫殺人擄掠時時上演。使這個富蘊礦產的美麗國家,成為人人想逃離的地獄。只要擁有槍,就有食物。而為了較高的薪水,可以輕易背叛原來的部隊和長官。沒有忠誠,金錢至上,人民可以為了一條毯子而被殺,生命沒有半點價值。


剝削這個名詞對非洲領導人成了有用的工具,用它來瞄準共同敵人,博得人民支持。60 年代殖民政府解散後,他們利用白人的罪惡感來取得權力,好讓真正對人民的剝削可以開始。白人對殖民非洲的罪惡感非常可悲,其實最大罪惡是對非洲撒手不管。讓非洲陷於殘殺和毀滅。而剛果人的生活絕對沒有比以前被比利時人管理時來得好。四處的起義毫無民意基礎,只是基於個人對權力的貪婪而已。

我不禁想,當自由民主沒能帶給你溫飽和免於恐懼的生活,轉而成為有心人奪取權力所利用的工具時,是不是也成了一種不願承認的心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